中国可穿戴计算机早期开拓者陈东义教授应邀到我校进行学术讲座――女性创新文化系列讲座“IT、时尚与健康”
日期:2013-10-09 09:12:15  打印本文

发表时间:2013年10月09日 09:12  来源:华亿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字体:  

929下午,我校笃行楼一楼学术报告厅中掌声雷动,时而能听到惊叹声与笑声传出。中国可穿戴计算早期开拓者,电子科技大学移动计算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陈东义教授应邀到我校进行学术讲座。此次讲座也是我校女性创新文化系列讲座之一。讲座由信息技术系副主任潘显民教授主持并致欢迎辞,信息技术系黄光荣书记和系部全体教师参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商务等专业的学生聆听了讲座。

讲座开始,陈东义教授就强调他讲座的目的是为了引起年轻师生的关注、兴趣和投入,激发师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创新思维。陈教授首先从2012年初的“谷歌眼镜”说起,指出可穿戴计算机目前已成为IT热点,包括苹果、谷歌、微软、百度和华为在内的几乎所有的国际和国内IT巨头均投入其中。接着,陈教授给大家抛出了一个问题“人和计算机是什么关系”,让师生待着疑问去思考,去聆听。在师生追寻答案的渴望下,陈教授介绍了可穿戴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强调可穿戴计算机是“以人为中心”,是要让计算机为我们人类服务,可穿戴计算机是一种感知和环境增强。最终,计算机与人类的关系是一种增强作用,而可穿戴计算机的形式可以表现为可编织衣物、粘贴到皮肤上甚至有向体内移植的发展。

谈到可穿戴计算机与时尚时,陈教授指出,这种新的计算机模式将促进新的应用模式,并带来人机关系的变革,促成了人机结合与协同的新型关系。陈教授从我们身边的眼镜、手表、腰带、衣物等日常生活用品举例,说明可穿戴计算机的研究发展,切实让我们感受到了可穿戴计算机的时尚魅力与强大的信息功能。陈教授结合我校的女性特色出发,指出我校在信息与时尚方面更具优势,女性对时尚的敏感度、创新性更强。陈教授还讲道,可穿戴计算机的发展不仅仅需要计算机领域的专家,更需要数学、社会学、心理学、艺术等方面的人才,需要各个领域的人协同合作,才能开发出更好的适合人类的产品。

关于健康,陈教授提出了身体传感网和可穿戴传感系统的概念。我们现在常见的可穿戴计算机在健康领域的应用是心率手表和健康腕带。可穿戴计算机还可以建立生理信号采集系统,检测人体的健康,更好地为健康服务。陈教授还提到,在医学上心率起搏器的应用也是可穿戴技术的一种。最后,陈教授强调,可穿戴计算机穿的是时尚,不是设备,我们得到的是信息。可穿戴计算机,是一种未来的时尚。

最后,潘显民教授在讲座结束时提出,陈教授的讲座让师生开阔了视野、活跃了思维,也给我们指明了方向。陈教授的讲座仿佛是场奇妙的科幻之旅,但是又让我们感受到这一切都在变成现实,在不久的未来,我们都能享受到这种可穿戴计算机带来的时尚与健康。不少学生表示,听了陈教授的讲座后,有些惊叹,觉得科幻画面真的要变成现实了,很神奇也很兴奋。也有学生表示,讲座确实是开拓了视野,创新了思维,同时也激发了自己对可穿戴计算机的兴趣。(信息技术系  程芳)

收藏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