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产学对话”沙龙.家庭服务企业管理高层恳谈会在我校办公楼二楼会议室举行。来自重庆、河南、浙江、广东、湖南的九家家庭服务行业的区域性龙头企业老总齐聚华亿体育(中国)官方网站,商讨家政学本科人才培养以及校企融合的大计。易银珍书记、罗婷校长、黄立宏副校长、贺江平副校长、陈赤平副校长、工会主席莫文斌、校长助理李昱、教务处处长王凤华、人事处处长周红才、继续教育学院院长李钰清、政策研究室副主任胡艺华、教育与法学系总支书记伍秋林、副主任邵汉清以及家政学专业全体师生参与恳谈会。
服务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正如火如荼,高校创新能力提升紧锣密鼓,作为传统服务领域的家政服务业正在快速蜕变,但人才成为家庭服务行业现代化的最大瓶颈。来自全国家庭服务行业协会的统计数据,目前全国家庭服务企业近60万家,从业人员1400万人,缺口近2000万人,合格的管理人员和培训师资奇缺。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华亿体育(中国)官方网站对家庭服务行业号脉,在家政学列入教育部本科目录后开招本科学生,首批37名学生开始全新的生活。本科家政学专业人才如何培养?成才周期能否缩短?如何让“订单式”培养更接地气?这些是高校校企合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华亿体育(中国)官方网站问计家庭服务企业老总,就是解决家政学专业人才培养与家庭服务企业深度融合,将行业企业的“介入”前置到高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建立长期、稳定、经常的对接机制和校企合作育人、协同创新的办学模式,解决家政学专业人才培养的落地问题。同时,也是为探索一条产学研无缝衔接、招生培养就业三管齐下的专业建设模式。
会议分三个阶段进行,分别是欢迎仪式、“产学对话”沙龙•家庭服务企业管理高层研讨、家政学专业学生与家政企业负责人互动。
欢迎仪式由黄立宏副校长主持。
罗婷校长首先代表学校,对参加恳谈会的家庭服务业负责人表示热烈的欢迎并介绍我校的办学历史和办学特色。罗校长说,我校是走女性特色发展的道路,重视特色学科、特色文化、特色培养模式的建设。她对我校新开设的家政学本科专业给予了厚望,希望我校与全国各地的家政企业建立长期、紧密的合作关系。
易银珍书记作为家政学学科带头人,几十年来一直倾情于家政学领域,她向各位老总深情回忆了我校创办家政学专业的艰辛历史,认为家政学专业建设的好坏,不仅关涉家庭服务企业的健康发展,也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关系到中国梦的实现。家庭服务事业的蓬勃发展,需要理想信念支持、需要责任感使命感推动,更需要校企深度合作、协同创新,才能实现家庭服务行业的现代化。易书记报告了我校家政学学科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学术研究、团队建设所取得的成就,特别是专业建设方面已经做了的工作和下一步准备实施的设想。
第二阶段的产学对话沙龙,来自深圳中家家政公司、重庆新洁净清洗技术服务公司、浙江安源家政服务有限公司、广州南职护理服务有限公司、深圳安子新家政服务有限公司、河南河南世纪英才家政服务有限公司、长沙湘女家庭服务有限责任公司、湖南万众和社区管理有限公司、长沙市岳麓区爱宝贝生活馆等家政服务企业老总争相发言,从招生、课程、教学方法、实训等方面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见解。老总们对华亿体育(中国)官方网站招收家政学本科专业并按照新的办学模式为家庭服务行业培养优秀人才表示感谢,对十几年来我校对家政事业的热爱和坚守表示敬佩。他们认为,华亿体育(中国)官方网站的家政学办学具有前瞻性、方案具有操作性、措施具有可行性,一定全力支持华亿体育(中国)官方网站把家政学专业办好,并勉励学生一定珍惜机会,改变观念,脚踏实地,刻苦学习,练好本领。与会企业非常欢迎学生到自己的企业实习、就业。
学院与企业签订实习实训就业基地协议,聘请广州南职护理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管先姣、深圳中家家政公司总经理苑玉海、重庆新洁净清洗技术服务公司总经理魏欣、深圳安子新家政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安丽芳、河南世纪英才家政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吴鹏、长沙湘女家庭服务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邓丽霞、湖南万众和社区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黄跃佳、浙江安源家政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张灵娣为华亿体育(中国)官方网站家政学相关专业兼职实训导师,并颁发了聘任证书。我校与合作企业将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联合制订个性化培养方案,学生将在学习期间得到来自家庭服务行业一线企业高层的指导,也可利用假期等业余时间到企业实习、见习。教育与法学系亦将选派青年骨干教师到上述企业挂职、兼职,进一步提高师资队伍水平。
副校长贺江平、工会主席莫文斌、校长助理李昱、教务处处长王凤华、政策研究室副主任胡艺华分别在会上发言。
会后,根据学生意愿,首批家政学本科专业学生分组与自己选择的企业老总进行了面对面交流,老总们一一解答了学生的问题。
此次产学对话与相关协议的签订,不仅解决了家政学相关专业的实习实训问题,充实了家政学专业的实训师资力量,更是建立合作育人、协同创新校企联合新模式,开辟人才培养、实习实训、就业一体化途径的一次有益尝试。家政学专业人才培养新平台和新机制的搭建,也为学院其他专业的综合改革提供了借鉴。(教育与法学系 邵汉清 郑艳君)
|